規避(bi)司考(kao)誤區,認清自我
從(cong)事司(si)法(fa)考(kao)試研究和培訓也有(you)六、七年,每年都(dou)會看到很(hen)多(duo)辛(xin)勤(qin)復習的考(kao)生無法(fa)通(tong)過(guo)司(si)法(fa)考(kao)試,原因(yin)有(you)很(hen)多(duo),但很(hen)基本的一(yi)個原因(yin)就是(shi)一(yi)開始(shi)復習的時候就走進了誤區(qu),方(fang)向(xiang)錯了,方(fang)法(fa)錯了,路繞遠(yuan)了,辛(xin)苦(ku)又有(you)何用。過(guo)關(guan)才是(shi)硬道(dao)理。
每個即將參加司考(kao)(kao)或者暫(zan)時失(shi)利的考(kao)(kao)生(sheng)首先應該想清楚兩個問題:
1)你對(dui)司法考試(shi)的了(le)解全面嗎?
2) 你的(de)復習備(bei)考是否已經達到通(tong)過考試的(de)要求?
如果沒有(you)解決這兩個問題,就說明(ming)在準備司法考試時,就已經(jing)進入(ru)了(le)誤區(qu)。那么,哪些誤區(qu)使考生(sheng)必須清楚和規避(bi)的呢?
對司考認識誤區的實質分析
通過上面對法學和非法學專業考生的分析可以看出,兩類考生的誤區恰恰走向對立面,即:法學專業的考生容易從理論學習的角度出發,他們思維的慣性是總是嘗試用基本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,而較少直接從法律規定直接出發。這一誤區的產生與我國的法學教育特點有關(法學教育常常以置疑法律現實為出發點);而非法學專業的考生則容易從法律實務的角度考慮問題,把司法考試當成是法條考試,思維的慣性是希望通過法律知識面的擴展來通過考試,而忽視了理論對實務的統領作用。
總體來看,司考是一種普通的職業資格考試,考察14門法律所涉及到的知識的掌握和運用。考試的范圍是固定的,考試所用資料也是有限的。我們只要詳細了解考試范圍,對重點問題加以掌握,并通過對歷年試題的研讀,將自己不斷提高到考試所要求的水平,就必定能夠通過考試。
同時,司考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考試,重點考察理論在“實際”(這里的實際并非現實生活,而是出題人理想中的實際,也是法律人理想的社會生活)中的運用。較少有機械性的題目,司考題目的趨勢趨向于靈活性和綜合性。因此,培養法律思維,將法學理論時刻與實際相聯系,靈活運用理論,比記憶理論和法條更有效(效果和效率)。
總結來(lai)說,不(bu)管法(fa)律基礎(chu)如何,只要認真復習并找準方法(fa),司考(kao)就不(bu)難通過。
考生對自己應有明確的認識
第一,為何參加考試。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應該有他的目的,尤其是應付如此高難度的考試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試目的,但有一點是必須的,就是你報考的目的一定能給你足夠的動力。有些人報考是因為聽說是中國第一考,所以就去考,以證明自己的能力;也有些人是為了陪同其他人考試而考試。很顯然,這些考試的動機難以給人足夠的動力,缺乏足夠的動力是很難在復習量如此之大的準備過程中堅持下來的。只有讓自己明確了考試的目的,才能在長達幾個月的高強度復習中保持動力。
第二,決不能抱著試試看,積累經驗的想法。這一點對于剛畢業、第一次報考的考生尤其重要。很多剛畢業的考生由于工作剛穩定和聽說考試非常難,通常都有一個想法:過不了是正常的,反正自己才第一次報考,以后機會很多,就當積累經驗。筆者認為這想法是非常致命的,抱有這種想法的人,極其容易在艱苦的復習過程中繳械投降。考試是否能一次就通過是另一回事,但考生一定要有一次通過、破釜沉舟的決心。
第三,對自己的基礎和復習效率要有清醒的認識,確立一種建立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的以我為主的復習心態。既不要有覺得自己最后沖刺一、兩個月就行的盲目自信心態,也不能提前一年多就開始準備,每天復習七、八個小時。我們相信,如果考生能將教材、法條、真題合理運用,并融會貫通,考400分以上都非常輕松。因此,考生在明確這些復習內容后,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。
Copyright ? 1999-2017 杭州法(fa)圖網絡(luo)科(ke)技有限公司(si) 浙(zhe)ICP備10202533號-1 浙(zhe)公網安備 330
浙ICP備10202533號-1
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(hao)